旅游规划设计 / 建筑设计 / 城乡规划编制 三"甲级"资质

规划 / 设计 / 投资 / 建设 / 创品牌 / 运营 / 推广 七位一体的文旅产业综合服务商

15321698160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多娇资讯 >> 行业动态

文旅行业两会提案和建议汇总:涉及旅游消费、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非遗......

2023-03-09

2023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本文汇总十几条文旅行业发展相关提案建议及新闻报道,供大家学习参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三处提到 文化 :一处是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切实保障和改

2023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本文汇总十几条文旅行业发展相关提案建议及新闻报道,供大家学习参考。


图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三处提到文化:一处是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加强智库建设。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体育健儿勇创佳绩,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另外两处是:在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同心共创复兴伟业。

报告中有三处提到旅游,均位于回顾过去五年工作部分:一处是设立首批国家公园,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9000多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另外一处是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面对需求不足甚至出现收缩,推动消费尽快恢复。帮扶旅游业发展。第三处是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01

 戴斌

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和产业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提案建议,加快恢复入境旅游,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和产业振兴。一是启动旅游协调议事机制,统筹推进入境复苏与振兴。宣传、文化和旅游等部门牵头组建跨部门旅游协调机制,加强对“美好中国”文化内涵、旅游载体和要素支撑的系统研究,在全球主要客源市场,宣传推广“美好中国”国家旅游新形象,并贯彻落实“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亚洲旅游促进计划,制订并实施“入境旅游振兴计划”,持续开展国家旅游形象专业推广活动,持续提升外国游客对“美好中国”的认可和来华旅游意愿。二是进一步优化签证政策、通关措施,放宽过境限制,为外国人来华旅游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推进便利化的网上签证,提高电子签证覆盖率和签证平台申请效率,简化境外游客入境的签证手续和通关流程,同时增加外国游客过境免签地区、停留时间。三是完善境外游客在行前和旅游过程中的金融结算和移动支付环境、网络服务。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增强入境旅游的国内基础和行业配套服务水平。

四是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旅游城市和街区,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旅游岛,推出一批绿色旅游示范区。发挥国际组团社、国内地接社和在线旅游平台作用,针对入境游客兴趣偏好和消费习惯,推出一批国际化定制旅游产品和个性化服务项目。

02

迟子建

建立历史文化街区数字化联盟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迟子建提出关于建立历史文化街区数字化联盟的提案,建议整合历史文化街区资源,建立数字化联盟,更好地促进街区发展、提升历史文化传承力,带动文化旅游业发展。

一是由文旅部等相关部门牵头,构建省级统筹建设与管理机制。组织力量深入挖掘街区丰厚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强对各街区一类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等的梳理和保护,丰富沉浸式消费体验业态,优化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配套服务,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各街区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升街区的整体活力,集束打造城市历史文化的靓丽名片。二是打造数字化联盟资源服务平台。大力开发数字化应用场景,提供场景地图、语音讲解、线上体验式历史文化展厅等服务功能,实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化呈现;开通街区文创产品、特色食品等线上购买渠道,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三是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品牌宣推工作。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公众参与度高的文旅活动,在提升各历史文化街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图片

03

刘万鸣

提高完善乡镇村史馆 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文内核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镇村史馆的建设意义重大,既是一种历史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记忆。首先,乡镇村史馆是中国人民寄托乡情的媒介,通过对乡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奋斗历程的展览展示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乡土归属感,更能引领广大青少年不忘初心,承袭发扬优良传统,凸显思想教育价值。其次,乡镇村史馆是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乡村的文化记忆多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保留,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民俗习惯,延续百年的民间文化等都深深植根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文献的整理工作,让乡镇村史馆成为优秀文化、优良传统的载体。鉴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建议要进一步提高完善乡镇村史馆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新名片:一是加大对乡镇村史馆的扶持力度,增加财政和政策支持,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建设中。二是积极组织省市县级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对乡镇村史馆开展对口文化帮扶,发挥引领辐射作用,通过省市县文旅部门定期举办培训班,利用讲解、参观、讨论等方式培养乡村文化人才,共同推动乡镇村史馆建设。三是拓展乡镇村史馆的展览内容,在策展中不仅包含历史沿革的内容,更要兼顾地方文化性和艺术性,尤其要展示地方区域独特的文化特征、发展旅游资源、艺术资源,以突出地域特色推动乡镇村史馆融合档案馆、方志馆的功能和特点。四是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乡镇村史馆相结合,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基层,走进田间,深度挖掘地方的历史文化,丰富陈列展览的形式,增强参与互动性,提升群众文化参与度满意度。

04

诺敏

抓住复兴机遇 在新首钢园建立中国钢铁博物馆

“一座大型博物馆能够给一个地区带来复兴的机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诺敏呼吁,在新首钢园建立中国钢铁博物馆,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新首钢园占地8.63平方公里,它的改造更新标志着原有园区从工业性向城市性的彻底转变。”诺敏说,我国钢铁企业纷纷建立以钢铁为主题的博物馆,例如宝钢、武钢、太原钢铁、鞍山钢铁、首钢等,但是这些博物馆不能综合中国钢铁发展之大全,不能站在国家的层面反映我国钢铁事业发展。北京市正在打造博物馆之城,新首钢园具备建设中国钢铁博物馆的硬件环境,园区内留有丰富的工业文化遗存和较为完整的工业整体风貌,如厂房、高炉、冷却塔等,利用这些工业遗存,可以很好地展示“钢铁”特色。

诺敏建议,在新首钢园建设一所以近现代工业为主题的中国钢铁博物馆,延续以保护老工业遗产为重点的转型路线,保留首钢园具有特色的建筑形象,并将博物馆功能外溢与城市空间、功能充分融合,以带动上下游产业及城市功能发展为目标,打造一所尊重工业历史、赋予时代解读、唤醒往昔记忆的中国钢铁博物馆,由此纪念中国钢铁工业的更迭发展。

图片

05

黄竹君

强化粤澳深度合作 助力旅游行业复苏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承担着实现琴澳一体化发展的历史使命。澳门要借助合作区建设,实现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澳门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在接受专访时说。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高水平建设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支持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在合作区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会议展览、体育赛事观光等旅游产业和休闲养生、康复医疗等大健康产业。“澳门作为高度依赖旅游业的城市,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产品和客源市场不够多元。中央政府提出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澳门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黄竹君说。“澳门要借助珠海的资源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黄竹君说,当前,内地与澳门团队旅游业务全面重启,赴澳门旅游自助签注业务有序恢复,澳门可以与珠海联合推出海岛旅游精品线路,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打造经济发展增长点。“从更大范围来讲,如果澳门、珠海、横琴三方整合现有文旅资源,共同开发利用,相信能够成为文旅行业复苏振兴的一个新亮点。”黄竹君表示,这不能只靠政府去推动,还需要业界、学界等主动参与进来。“所以我希望三方可以联合成立文旅融合发展委员会,将业界、学界人士都纳入进来,定期进行交流探讨,沟通协调人员往来需求,出台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并推动政策措施的落实,助力行业复苏振兴。”黄竹君说。2022年8月,珠海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暨2022年“深合杯”珠澳琴职业技能竞赛在澳门、珠海、横琴联合开展,成为三方深度合作的有益尝试。“建议进一步强化三方在旅游、体育、会展等方面的联动,促进深度合作。比如,三方可联合举办更多的文旅活动,明确各地分工,形成合作机制,并将其打造成可以复制的模式加以推广。”黄竹君说,通过共同举办文旅活动,营造紧密团结的氛围,也有助于推动三方的互联互通。为助力澳门旅游业复苏,黄竹君还建议澳门积极发展养生旅游。2022年1月,全球健康研究所曾预测,到2025年,全球养生旅游市场将实现21%的年增长率。这说明养生旅游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澳门正着力发展的产业之一就是中医药康养产业,横琴为配合澳门,也应强化健康类产业布局,希望未来可以共同联手打造一个全国性的康养旅游基地。”内地与澳门团队旅游业务全面重启后,旅游活动大量开展,旅游人才面临短缺问题。对此,黄竹君建议,实施校企联合培训计划,提供培训津贴,协助新旧从业员尽快投入复苏工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着重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科技应用和知识复合等能力。

06

石磊

支持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光大。旅游作为大众喜爱的一种生活方式,既可以让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又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石磊在接受中国旅游报社记者专访时,建议进一步支持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2022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选30个左右的县级行政区作为示范区建设单位。“通知下发后,各地积极响应,踊跃开展示范区申报创建工作。经过在湖南岳阳等地实地调研,听取当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我们形成了关于支持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提案。”在石磊看来,部分地区文旅融合发展受到资金短缺等限制。“部分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当地挖掘、开发文化和旅游资源。加之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后续建设动力不足。”因此,石磊在提案中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及重大产业项目支持力度。“充分运用生态环境、文化和旅游、城市更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奖补资金、土地调规、项目审批上给予支持。特别是对列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单位,国家相关部委要在资金扶持、项目招商、建设用地等方面出台更加明确具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带动更多地区开展多产业融合发展。”石磊还建议,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行业信心,建议各类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创新开发适应文旅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持续优化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信贷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直接融资,进一步扩大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和债券融资规模。”县级以上政府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投资平台,将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切实提高文旅行业抗风险能力。

07

郭进

充分挖掘化石科研科普价值就是最好的保护

“对于重要的化石资源来说,最好的保护应该是充分挖掘其科研、科普价值。”全国人大代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副馆长郭进日前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位于云南中部的澄江化石地是距今5.18亿年前寒武纪早期地球生命大爆发的见证,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遗产,是追溯地球生命大爆发、大演化和展示生物多样性源头的重要遗址。去年10月,云南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入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首批地质遗产地。

古生物化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偏冷门”的领域,如何更好地保护化石资源是郭进一直思考的问题。“只有让大家去了解化石资源的概念,它对我们生产生活有什么直接关系,对我们的生命研究有何意义,才会让大众意识到化石资源的珍贵,去真正保护它。”郭进认为,应充分挖掘化石资源背后的科研、科普价值,合理地开发利用。

化石资源为何如此珍贵?郭进解释说,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化,经受住上亿年前无数次地质灾害破坏作用而保留至今,尤为珍贵。同时,化石也是研究地球生命起源、人类演化史的重要证据。

“博物馆是保护古生物化石的绝佳场所,它所发挥的收藏与科普作用非常重要。”郭进表示,依托博物馆,专业团队能够收集与收藏大量化石资源,防止化石被破坏或流失海外。

作为十余年的博物馆行业从业者,郭进注意到,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博物馆无论是在数量、类别、参观人数上都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仍存在着问题。“在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分布上仍存在分布不均,沿海及直辖市等较发达地区分布较多,而欠发达地区很少,甚至没有。”

郭进还表示,早期列入免开基金的博物馆及省级财政支持力度较大的博物馆运行相对良好,博物馆的各项功能也可以得到较好发挥,而财政支持力度小的博物馆运营及功能的发挥就大打折扣,科普活动也很难得到良好的组织开展。

今年全国人代会上,郭进计划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我建议降低各类博物馆申请国家免开基金的门槛约束,加大支持力度,让更多博物馆的科普宣教职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对欠发达地区博物馆的资金支持给予一定的倾斜,让科普教育真正实现公平。”

09

何寄华

推动马王堆文化在世界文化界“出圈”“出彩”

51年前,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震惊中外。透过这座西汉“文化宝库”,我们得以窥见两千年前的社会万象。51年来,对马王堆汉墓的保护、研究与开发一直在持续。“有关马王堆汉墓的故事,我们有义务让千年‘国宝’焕发新彩。”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湖南省委会主委何寄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把长沙马王堆这张文化名片带到北京去,向全世界进行宣传。在这位新任全国政协委员看来,作为楚汉名城、屈贾之乡,长沙名胜古迹众多,长沙马王堆汉墓这座西汉“文化宝库”更是蕴藏着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社会万象,在国内国际考古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具备打造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示范工程的基础条件。从“云游敦煌”“数字故宫”到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再到文旅元宇宙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加速落地,中国文博领域正加速走向深度数字化。近年来,湖南博物院不仅开发出马王堆汉墓IP数字文创体系,上线多款数字文创产品,还携手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打造了马王堆汉墓复原动态展演《一念·辛追梦》,让现代人更好地读懂马王堆文物故事。今年1月,因提质改造关闭约3年的马王堆汉墓墓坑遗址重新开放,吸引不少热爱历史的市民游客前往参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以数字技术为承载展现全景文化,推动历史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将迎来大好时机。”何寄华建议,以国宝级马王堆考古成果开发利用为基础,以湖南省博物院数字化升级为载体,推动文博、文旅、文创产业链融合发展,把长沙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的汉文化中心。“以点带面,构建‘多文一体’融合发展新路径。”何寄华说,要以马王堆汉文化保护开发利用为纽带,统筹整合省、市相关文化资源,打造连接文物与个人、文博机构与其他单位、文博管理者与社会大众的“共享共创”。如推动文旅全域融合。支持湖南博物院、烈士公园、浏阳河、马栏山公园联动共创发展,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通过馆、园、河、区四维共振,形成入博观展、入园休闲、沿河游览、入区体验的“四位一体”实景体验,打造“听汉歌、赏汉乐、观汉舞、穿汉服、吟汉赋”的沉浸体验活动。“进一步推动马王堆文化在世界文化界‘出圈’‘出彩’。”何寄华认为,要以新促造,提升“产品矩阵”国际传播影响度。立足马王堆文物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推动文物产品的创新性呈现和创造性挖掘,培育良好文化创意生态,探索开发数字化新产品,做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从动态复原辛追夫人风貌,到‘置身’楚汉名城长沙的汉文化生活场景,再到购买一件素纱单衣的数字藏品……万物皆可沉浸。”何寄华表示,要以数赋能,打造“迭代新生”文化遗产生命力。通过建设数字基因库,实现文化遗产从实物“存量”转换为数据“增量”,夯实文化遗产数字底座。可运用数字孪生技术、考古现场3D纪录系统、3D打印技术、图像AI拼接修复技术、文物库房数字化技术等手段,对马王堆文物、马王堆汉墓遗址、古籍等进行数字化存档,建立马王堆文物大数据资源库,为后续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提供源头活水。用虚拟数字复原楚汉名城长沙的汉文化生活场景,塑造虚拟数字马王堆文化遗产代言人,创造马王堆文化遗产商业新消费场景,等等。

图片

9

汪万福

近80载炼成敦煌文保技术将与全球分享

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的敦煌文保技术,如何更好地一展所长?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历时数十年国际合作“修炼”而成的成套敦煌文保技术,将率先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广应用。作为目前中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管理机构和全球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敦煌研究院经过近8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和数十载国际合作,不仅让“病患缠身”的敦煌莫高窟“转危为安”,在文物保护过程中还总结出了针对不同文物的各种保护技术。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交汇融合了世界四大文明印记,但以民间营造为主体的千余年历程充满坎坷,伴随着兴起、废弃、重生的跌宕命运,直至官方实施管理近80年来,才逐渐重现生机。“在莫高窟扫沙子”是几代扎根莫高窟的老人时常挂在嘴边的初识记忆,这也反映了彼时这处古老遗产不容乐观的保护现状。守护莫高窟逾30年的汪万福亦有类似刻骨铭心的经历。“清理积沙、加固崖体、修复壁画……”汪万福说,“先救命、后治病”是莫高窟被纳入官方保护后面临的燃眉之急。20世纪60年代,莫高窟保护迎来捷克斯洛伐克文保专家的现场授学,由此开启了敦煌文保技术的国际合作之路。此后数十年间,敦煌研究院与海外各类机构的交流合作不绝,比如与美国盖蒂基金会、盖蒂保护所长达30年的友好合作,已成为中国文化遗址领域国际合作典范。“通过国际合作,解决了不少问题。”汪万福说,敦煌莫高窟风沙灾害获得缓解,“云淡风轻”渐成常态;莫高窟预防性保护监测预警体系初具规模;完成289个洞窟数字化摄影采集,140个洞窟和7处大遗址三维重建。汪万福说,敦煌研究院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家机构以及国内40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全方位探索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问题,培养了一大批在石窟、壁画、土遗址和文物数字化保护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近年来,敦煌文保技术不仅承担了百余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抢救了大量濒危古遗址,还引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发展方向,瞄准国际文保领域前沿热点,与吉尔吉斯斯坦和阿富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合作意向,成套文保技术将在当地推广应用。“通过科技赋能文化,让敦煌文化融入大众生活。”汪万福表示,先后上线的中英文版本“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了敦煌石窟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未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字图像进行解析,可更好扩大和提高文化遗产价值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新研究方向。

图片

10

李骏虎

建议建设华夏文明博物馆

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李骏虎将提交题为《关于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华夏文明博物馆的建议》的提案。2021年10月的济南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号召。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成为国家战略。作为黄河晋陕大峡谷主河段的山西,山西省也提出把山西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的战略定位。李骏虎认为,黄河流经9个省区入渤海,孕育出河源文化、河湟文化、河套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共同构成绚烂的黄河文化谱系。这个文化谱系应该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根本遵循,而不同省份的建设任务也应该因文化特质的不同而异。“就山西而言,应该立足黄河文明孕育出的三晋文化和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加强对黄河文化的研究阐释和主题展示。”李骏虎建议,在建设黄河文化公园山西段总体规划布局中,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合理选址建设“华夏文明博物馆”,展示中华文明的源流和伟大,并组建专门的黄河文化研究机构,整合力量,培养专家研究团队,比如在山西省社科院增设黄河文化研究院,深度挖掘山西黄河流域文化资源,讲好黄河故事。

11


加强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政策

为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农工党中央提交《关于加强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提案》并建议:成立水下文物保护专项执法机构,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强海洋文化遗产原址保护,提升水下考古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强出水文物保护。通过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构建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也是塑造城市特色、凝聚城市精神的源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是永恒的,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意义重大。致公党中央提交《关于完善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区和建筑)保护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的提案》,建议国家层面加快出台法律法规,制定标准和导则。加大相关专项资金投入,创新建设运营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作为历史遗存物质形态的历史街区、建筑,是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的空间载体,而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又是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源,它们相生相成。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既要保护物质形态的街区、建筑,还要保护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及其所依存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等自然景观环境,传承传统营建智慧。这才是整体有效的保护传承。”该提案撰写人、致公党四川省委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刘可雕说。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致公党中央在《关于加强保护和利用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园建设的提案》中指出,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受对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认识水平、人力与财力投入力度,经济发展与遗产保护互为制约等因素影响,成效不尽如人意。致公党中央建议,坚持国家站位“一盘棋”“一体化”推进,完善跨区域跨部门统筹协调合作机制以及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实用性资金保障机制。

图片

12


以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完善非遗配套制度体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保护与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为乡村发展聚力赋能,体现当代价值,具有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拓宽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的重要作用。

去年,民进中央提交的《关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提案》,得到文化和旅游部采纳,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非遗购物节”等销售活动,让人民群众在购买非遗产品中共享非遗保护成果;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为扎实推动和促进传统工艺的广泛应用作出了规范、提供了保障。

今年,民进中央继续关注“非遗”话题,提交《关于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提案》。民进中央建议,积极探索“非遗+”模式,利用农产品、农副产品的产品包装和文化营销,发掘文旅项目周边和纪念品价值,以此融入相关产业,推动非遗与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及体育领域的融合发展,发挥相互促进作用,增强非遗发展活力。鼓励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非遗进行再创作,运用地方戏曲、小品说唱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以乡村生活、乡村生产、乡村习俗为切入点扩大宣传,举办相应文化赛事、学术交流及展演活动,发挥非遗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对现有传承人制度进行补充完善,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传承人的分类管理机制,创建更具有实用性、多样化的传承人培训与培养机制、评价与奖惩制度。

伴随非遗保护事业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其关联法律规范已经不能满足非遗保护的实践需要,配套制度问题亟待尽快解决。致公党中央提交《关于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配套制度体系的提案》,建议完善非遗保护立法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非遗项目及非遗传承人在认定方法、流程、认定时限等具体实施细则,引入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等司法救济途径;妥当界定非遗权利主体,构建非遗知识产权制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定义为新型民事权利,明确非遗权利主体,构建一套关于非遗的知产专门法;建立非遗损害赔偿机制及价值评估制度,界定侵害非遗行为的边界,制定明确、具体的损害赔偿标准以及司法救济程序;完善非遗权利救济途径。引入公益诉讼制度,完善非遗权利救济机制。

13

杭侃

加强文化遗产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

“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学科支撑与人才培养。”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长期奔走在文化遗产保护一线的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深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此,在今年两会期间他将提交加强文化遗产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建议,切实为提升文化遗产保护蓄力。杭侃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考古人才奇缺,面对大规模基本建设中考古工作的需求,1952年北京大学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考古专业,并在国家文物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办了四期考古人员短训班,为新中国考古事业培养了一批亟需的人才。改革开放后,国内迎来了新一轮的建设热潮,山西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陆续创办考古专业。“考古资源被发掘出来之后,如何保护?如何在更大程度上被公众所认知?如何更好地转换为当代社会教育资源乃至经济发展资源?”杭侃的发问让人深思。“随着考古学科的迅速发展,2011年,考古学从历史学的二级学科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这种变化一方面意味着考古学学科体系的成熟,另一方面也给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问题。”杭侃表示,目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在“考古学”一级学科下自设文化遗产相关专业,表明国家对文化遗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已经开始重视。但在考古学内部开设文化遗产相关专业之时,所设置的课程仍偏重于考古学基础研究的部分,对于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本体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的转化利用等问题,所开设的课程缺乏系统性,受重视程度有限。杭侃认为,文化遗产不仅有考古类文化遗产,还包括建筑、景观、聚落、文化线路等多种文化遗产类型,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在现有的考古学科体系下很难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想要保护好一处文化遗产,不仅需要考古学相关知识,还需要更加广泛地吸收历史学、博物馆学、传播学、建筑学、化学、艺术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营养,以文化遗产的价值特性和保护需求为核心,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如果仅将文化遗产相关专业作为考古学下设二级学科,不利于跨学科研究的开展,难以发展体现交叉学科特性的文化遗产理论,无法真正培养适合当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需要的人才。”为此,杭侃建议,要加强我国文化遗产学科建设,强调文化遗产学科的交叉性和应用性,完善文化遗产学科的课程体系和学生培养机制,必要时成立国家遗产学院,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人才和学术支撑。

14

张其成

可设立国家中医药文物保护专项资金

近年来,国家级中医药博物馆的推进工作在持续进行中,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建议,可设立国家中医药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搜集散落民间的中医药文物、文献,对面临损毁的文物文献进行抢救式修复。张其成建议,中医药文物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中医药文物100万余件。全国中医药院校、科研单位及民间有数十家博物馆,收藏文物不到1/10。大部分散落在民间或在非文物单位临时存放,不少文物毁坏严重,此外还有大量中医药文物流失海外,因此加强中医药文物文献的修葺、征集、保存和利用,已刻不容缓。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担负着保护中医药文物的历史使命,可尽快设立国家中医药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将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打造成为中医药文化遗产资源采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国家级文化殿堂。张其成认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落户北京,有助于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有利于展示国家首都形象,也符合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及文化中心定位。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立足首都可以向全世界更好地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和璀璨辉煌的中华文明,更好地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他还建议,北京“太医院”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处于北京中轴线上,是北京中轴线上重要的文化遗产,可将北京“太医院”建设成燕京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主馆之一,侧重于展示宫廷医学、燕京医学。

15

 马萧林

创新助力文物活化 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近年来,博物馆游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受到人们的追捧。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向中国旅游报社记者介绍了河南博物院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的生动实践。“你能想象到吗?一群身着古代特色服装,使用着与文物相似度极高的仿制乐器,演奏着华夏古乐,还不时表演着古香古色的舞蹈。”马萧林说,这就是我们持续打造的华夏古乐团演出时的场景。“通过这种形式的表演,整个场景一下就活起来了。”马萧林介绍,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成立20多年来,已复原、复制了各类音乐文物300余件套,并依托音乐考古学家的研究,根据历代乐谱、文献和民间音乐遗产,编译、创作了100余首华夏古乐。华夏古乐团不仅在馆内定期演出,还推出了“云端音乐会”,演出足迹遍及美国、韩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传递着华夏先民的情感脉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能让出土的‘抱着乐器的陶俑’形象复活,并‘沉浸式’展现在游客面前,拉近游客与文物之间的距离。目前,欣赏华夏古乐团表演已经成为游客来河南博物院游览时的必选打卡项目。”马萧林表示,这就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风靡全网、成功出圈的“失传的宝物”系列考古盲盒文创产品,则是河南博物院推进文旅融合又一杰作。“我们把‘考古’和‘盲盒’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做了这个系列的文创产品,就是为了让广大考古爱好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文物挖掘、修复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文创产品在设计上尽可能地还原文物挖掘、修复工作的体验感,让参与者能够通过挖掘、修复不同类型的文物,发掘其背后所隐藏的诸多信息。”马萧林介绍。“产品推出后一下就火了,可谓‘洛阳纸贵’,一盒难求。有的观众为了能抢到盲盒,甚至选择住在我们博物馆附近。”马萧林表示,河南博物院从2019年开始真正开发文创产品,4年多时间,文创产品已经从最初的100多款,增加到现在的超过1500款。“对于文创产品的运营,我们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将其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物产品的延伸。”马萧林说,“我们计划在研学旅游、数字博物馆建设等方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目前,我们正在打造一个1000平方米左右的数字博物馆,同时已经完成了近千件文物数字化工作,希望方便公众线上多维度欣赏文物藏品。”“数字博物馆要打造沉浸式体验,将文物呈现在故事情境之中,让观众以小见大,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及其在当时的历史年代所扮演的角色。”马萧林表示,希望数字博物馆能成为河南博物院新的网红打卡点。

16

夏华

建立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创新示范基地

全国人大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认为,推动乡村地区传统手工艺振兴,建立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新模式,是解决农村就业,刺激消费,实现脱贫不返贫的重要举措。建立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标杆示范区,并将成功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深刻意义。对此,夏华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指尖产业。例如,用数字化手段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利用龙头企业平台资源孵化民族文化IP,推动民族文化IP与服饰、食品、酒店、艺术品等跨界合作,搭建民族时尚文化产业集群;通过培训扩大就业创业,健全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培养机制,通过“专业设计、集中培训、分散生产、统一销售”的模式,实现文化富民、居家就业;场景化打造国潮文化新高地和消费体验目的地,将民族元素与“吃、住、行、游、购、娱”功能结合,打造可体验的,别具特色的指尖产业基地等。二是打造特色国潮文旅产业,吸引全球消费者。一方面,紧抓文化体验消费时代大潮,将原生态民族文化提升发展成为国潮美学新高地,打造文化新地标,吸引全球消费者;另一方面,促进中西方文化产业合作,整合全球设计师资源,打造“中国民族美学时尚周”等超级活动平台,成为全球设计走进中国、中国传统艺术走向世界的新桥梁。三是激发龙头企业积极性,发挥龙头企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打造行业标杆案例。夏华指出,龙头企业是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打造乡村振兴创新模式、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主体,在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政策引导和支持一批龙头企业投身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中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新乡村振兴产业新模式,最终服务乡村振兴大局。

17

马珺

农文旅融合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委员认为,为推进乡村振兴快速发展,“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极具实践意义的发展模式,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形态,以风土文化为灵魂,深度挖掘乡村价值,跨界创新产业业态,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技术链、人才链的融合,进而形成一个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农文旅融合发展将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推进农业结构转型、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旅游繁荣,带动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马珺说。然而,在调研中马珺委员发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农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农业、文化和旅游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同,产业化程度不高,存在农民收益低、文化传承不足等问题;一些地方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缺乏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吸引游客;一些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马珺委员说:“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是一条可行的路径。”马珺委员提出了建议:加大对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到农文旅融合发展中来。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方向和支持政策,为农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建立产业联盟、协会等机构,加强农业、文化和旅游业之间的协作,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参与、推进文旅产业对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收益和产品质量。同时,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农文旅产业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鼓励各地挖掘本土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提高农业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品质。打造高品质旅游吸引物,大力宣传推广,提高农文旅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营造营商环境,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科技下乡,鼓励资本回乡,引导人才返乡,对农文旅融合发展“扶上马,送一程”,让农文旅企业有甜头、农业提质有奔头、农村建设有搞头、农民增收有盼头。通过开展培训、创业支持、引进人才等方式,加强对农村文旅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提高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为农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打造具有特色和品质保障的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以旅兴农,农文旅互惠共赢”的乡村振兴模式,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采摘、精品民宿、农事体验、观光度假等,释放磁吸效应,形成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文旅结合、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图片

18

李孝轩

建议对密室逃脱和剧本杀立法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云南省委副主委李孝轩提案,建议将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公共产品纳入立法、修法监管范围。李孝轩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精神障碍患病率逐年上升,凸显出青少年专业化服务供给不足,突出问题表现在一些新兴业态诱发新隐患。他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剧本杀企业经营项目中掺杂着异世界、恐怖、血腥暴力、人格分裂、灵魂附体等不健康元素,很多未成年学生沉浸其中,导致部分青少年产生严重心理障碍,甚至诱发犯罪。李孝轩建议,将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公共产品纳入立法、修法监管范围,建立前置审查、限制性分级机制,及时跟踪监测,支持打造益智类、法律推理类、主旋律类娱乐产品。消息发布后,词条#建议对密室逃脱和剧本杀立法# 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位。这不是密室剧本杀监管首次收到广泛关注。2020年起,密室剧本杀等娱乐形式爆火,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据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联合美团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研究报告(2021-2022)》,2018至2021年,密室逃脱类、剧本杀类经营场所的总体数量增长幅度超过400%,2021年行业年营业收入达200亿元。但在行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密室剧本杀内容创作泥沙俱下,部分产品内容不适宜未成年人参与,也让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成为监管措施的重点。从目前的通知和规定来看,要求剧本脚本标注适龄范围、要求经营单位提示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剧本内容、限制未成年人参与密室剧本杀娱乐时间等,是目前主要的密室剧本杀未成年人保护措施。2021年11月,上海文旅局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2年1月,《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管理暂行规定》(下称《规定》)正式发布,上海成为全国首个正式将密室剧本杀纳入管理的城市。《规定》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剧本内容备案、经营单位自审等方面,对密室剧本杀经营单位作出要求。其中明确,经营单位应当自剧本上架之日起30日内,将自审后的剧本向所在区文化和旅游局备案登记。《规定》也特别强调了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对不适宜未成年人参与的密室剧本杀活动,经营单位应当在显著位置或活动前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全国范围内的密室剧本杀管理通知也于去年出台。2022年6月,文旅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从剧本适用范围、服务提供时间等方面,明确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通知内容显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应当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设置的场景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应当在显著位置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活动。2022年12月,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召开全国剧本娱乐管理工作视频会,督促各地加快备案、加强政策宣传、加大检查力度,将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全面纳入监管视线,进一步推动剧本娱乐管理政策落实落地。图片

19

 韩新安

建立中国音乐博物馆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当今世界,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是系统完整展示一个国家、民族历史和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窗口。

音乐,作为人类最早创造的文明形式之一,在我国有着八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孔子即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人格的圆满、完成、完善,有赖于乐的感化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各地出土了极为丰富的音乐遗产,有些出土音乐文物甚至可以填补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的空白,在发展我国博物馆事业,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出现空前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基本形成了门类丰富、特色鲜明、专题突出、分布广泛的发展格局。但是,在乐器类音乐文物展陈和音乐类博物馆建设方面仍有不足。一是各地馆藏音乐文物较为零散,难以集中。受限于各地博物馆不同的音乐文物资源,无论是出土乐器、乐谱,还是在各种绘画、雕塑和建筑中所展示的音乐活动造型,大多散见于各地综合类博物馆中,缺少建成国家级音乐博物馆的文物基础,难以呈现整体音乐发展的全貌,系统性梳理中国音乐历史脉络、保护和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的能力较弱。二是各地已开业音乐类博物馆展陈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国内虽有不同类型和规模的音乐类博物馆,但或属于地方政府主导,或为企业出资经营,还有依托专业音乐院校而建,地域性、门类化特点突出,再加上顶层设计、运营模式、学术支持等方面的不足,在向大众传播中国音乐文化方面尚未充分发挥出实际作用。

从国际来看,俄罗斯在20世纪初就建立了国家级音乐博物馆,欧美很多国家不仅有综合性音乐博物馆、著名音乐家博物馆,还有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博物馆。建立国家级音乐博物馆,既是培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识,更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国家级音乐博物馆,既是保存和记录连接中华民族灿烂音乐文化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也是一个有形有声有感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在培养提升青少年儿童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等方面,其作用比常规的艺术教育和专业训练要更加有效,影响也更为深远。对此我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深入调研论证,并将建立中国音乐博物馆纳入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建设名录适时予以立项。

二是建议有意愿的地方政府或大型国有文化企业,积极申报参与中国音乐博物馆的主体建设,国家在建设资金、用地上给予保障,在相关税收上实行减免优惠政策支持。

三是建议中国音乐博物馆运营管理采取以政府为主管主导,大型国有文化企业或具有国家级博物馆运营资质能力的社会企业负责具体运营的模式。一方面避免扩编增岗,另一方面,使博物馆的藏品保护、展示、科研和运行更具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进一步发挥其综合性价值作用。现已有文化央企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和艺术品全链条管理运营,综合体现其价值的案例。

四是建议中国音乐博物馆藏品收集由中央文化主管部门牵头,由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等,将分散在全国各地最能代表中华音乐文明的文物、资料汇集起来。同时,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捐赠,集中音乐文物、文献资源。

五是建议通过加大文创产品研发力度,举办专题性和纪念性音乐会、书苑、沙龙等形式,引导观众沉浸式深入欣赏中国音乐文明的美妙。鼓励探索运用科技和数字化手段,推动音乐文物的“活化利用”,打造更多音乐文物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展陈新场景,实现中国音乐博物馆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专注于5A级景区提升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乡村振兴。是一所三甲级规划设计院。拥有旅游规划“甲级”、建筑工程设计“甲级”、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