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设计 / 建筑设计 / 城乡规划编制 三"甲级"资质

规划 / 设计 / 投资 / 建设 / 创品牌 / 运营 / 推广 七位一体的文旅产业综合服务商

15321698160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多娇资讯 >> 多娇资讯

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发展气候适应型旅游业

2022-06-20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学会应对,学会适应。 日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学会应对,学会适应。日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对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统筹谋划部署:到2035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适应战略2035》共7章,在深入评估气候变化影响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基础及挑战机遇的基础上,提出新阶段下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进一步明确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重点领域、区域格局和保障措施。


图片


与2013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相比,《适应战略2035》具有四个特征:


一是更加突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提出完善气候变化观测网络、强化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加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强化综合防灾减灾等任务举措;


二是划分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两个维度,分别明确了水资源、陆地生态系统、海洋与海岸带、农业与粮食安全、健康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城市与人居环境、敏感二三产业等重点领域适应任务;


三是多层面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将适应气候变化与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并考虑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和风险的区域差异,提出覆盖全国八大区域和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黄河流域等重大战略区域适应气候变化任务;


四是更加注重机制建设和部门协调,进一步强化组织实施、财政金融支撑、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等保障措施。


图片

《适应战略2035》提出,完善旅游目的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急处置和游客安全管理制度。识别并评估气候敏感型旅游资源的潜在风险,科学开展古树名木、桥梁、村落、古建筑、遗址遗迹等旅游资源保护的人工干预。科学把握气候变暖机遇,发掘气候资源潜力,合理开发避暑避寒、赏花赏叶、冰雪云雾等气温敏感型旅游观光、科普、度假新业态。鼓励各地实施温湿度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等旅游地气候舒适度指数发布制度。

《适应战略2035》是我国适应气候工作的目标,我们要围绕这个目标推出具体举措,落实具体行动。要更加突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要完成覆盖全国八大区域和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黄河流域等重大战略区域适应气候变化任务;要划分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两个维度;要完成水资源、陆地生态系统、海洋与海岸带、农业与粮食安全、健康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城市与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适应任务。

《适应战略2035》明确,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

我国东北地区要发展生态旅游,建成全国最大避暑及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华北地区要统筹推进林草植被恢复、京津风沙源综合治理等重点任务,建成生态农牧业与旅游产业体系和生态屏障绿色长城;

华东地区要提高海洋经济活动、交通、旅游等气象安全保障水平;

华南地区要发展越冬避寒旅游和滨海海洋旅游;

西北地区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与自然遗产,发展特色景观、生态与历史民族文化旅游;

西南地区要加强气候敏感生态脆弱地区特色景观、自然遗产、历史文化与民族风俗保护,建成世界知名生态与民族文化旅游地;

青藏高原要适度开发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