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设计 / 建筑设计 / 城乡规划编制 三"甲级"资质

规划 / 设计 / 投资 / 建设 / 创品牌 / 运营 / 推广 七位一体的文旅产业综合服务商

15321698160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多娇案例 >>多娇之最

全国5A报团之最“安徽古徽州文化旅游区5A提升”

全国5A报团之最“安徽古徽州文化旅游区5A提升”

委托客户:

黄山市徽州区旅游委员会

规划年份:

2012年

规划范围:

旅游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包含歙县的徽州古城、牌坊群、鲍家花园、渔梁坝,以及徽州区的唐模、潜口、呈坎7大精品景区。

核心诉求:

安徽歙县和黄山市徽州区两地传统风貌保存较好、有众多知名景区,虽然景区文化和景观迥然不同,但自然环境大同小异、文化资源一脉相连,两地均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诉求。

规划成效:


“握紧拳头”争创AAAAA·区域联合铸就地域经典——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规划成效:

《安徽黄山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提升方案》得到地方政府及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也得到原国家旅游局的充分肯定,两县区统一协调,众多部门联合行动,各旅游企业和景区内居民积极配合,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2013年10月,景区顺利通过原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景观价值评定。2014年11月,景区顺利摘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桂冠,开创跨行政区划联合创建国家5A之先河、成为国内首例也是唯一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旅游区;同年,唐模获“安徽旅游十大古村镇”荣誉称号。



全面提升后的古徽州旅游区,声誉、人气、收益飙升。据统计,201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游客接待量为4.16万人次,在全省位列第四,比著名的黄山风景区多出近一倍。十一黄金周,游客数量超过36万人次,超越黄山和九华山,高居安徽省榜首。2015年全区共接待游客1142.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0.31亿元。无论是人气,还是收入,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2018年12月,唐模获“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大创新型旅游景点”荣誉称号。2019年1至11月,徽州区累计接待游客6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52亿元,获得“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荣誉称号。景区5A创建工作,在文化主题强化、景观质量提升、旅游设施加强、服务管理强化、区域资源整合、“旅游+”产业融合等方面打通了徽州区域旅游的任督二脉,为古徽州旅游全域化、全面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背景:

徽文化是全国三大地域性文化之一,但徽州古城在哪?地理上的古徽州已经被分割的七零八落,文化上也就有了凌乱和错位之感,徽文化需要为一个大众认可的落脚点。就区内各个景区来说,都是4A级景区,都具备国家5A级景区所要求的基本条件;同时,歙县和徽州区政府都将创建国家5A级景区作为发展战略。区域范围内的同质竞争、形象遮蔽,各自为政、管理混乱,文明错乱、有损古风,游览为主,体验性差等成为本次创建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项目关键:

固本溯源,为古徽州寻找文化载体

针对古徽州概念上的混淆和文化上的断层问题,规划团队提出:以歙县古城为核心,联合七大景区,由歙县和徽州区合力创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设想。这不仅是考虑到地脉和文脉的一致性因素,也是考虑到原国家旅游局对于同一旅游资源和文化背景下的景区,不会批建两个同质化5A级旅游景区的现实。同时,徽州文化旅游区把处于不同县域空间的文化元素做最优组合,使最能体现本土文化的产品高度集中,形成蔚为壮观的徽文化图卷。



积零为整,为旅游点生发集群效应

歙县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但其知名度和是市场影响力远不及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和四川阆中等。这源于古城体量较小、布局略显凌乱,且由于身处华东发达地区,离现代文明较近,参杂了过多的现代元素。联合周边的;鲍家花园、渔梁坝及唐模、呈坎、潜口等古村,作为一个文化区整体打造,既破解同质遮蔽、同区竞争的困境,也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以文化为中心,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主导,对这些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发挥集群优势,打响“古徽州”这一影响深远的旅游品牌。



文化引领,为旅游区进行标准提升

明暗互补:通过外部交通线路引导和内部游览线路组织,将多景点进行串联,此为明线;以徽文化为主要线索,通过挖掘、保护和提升,强化景区文化的完整性、传统性和连贯性,明确各旅游点文化主题,并进行文化提升和包装,此为暗线。明暗双线紧密融合,互为衬托、补充和诠释,打造一体化的徽文化园。



软硬兼实:通过对道路沿线的建筑外立面、三线分布、交通标识等进行改造升级,清理整顿违和建筑;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完善服务管理体系,从服饰元素、设施设计、文化符号应用、服务语言和行为等方面融入古徽州新安理学、风情、习俗和礼仪,对旅游区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统筹谋划,为全域旅游探索新模式

将歙县古城和徽州区的几个古村捆绑打造5A级景区,无形中增加了难度,这已不是单纯的文化和资源问题,而是存在以下几个难度:一是机构掌控力,旅游区涉及两个县区及各自所辖的众多部门,如何一声令下,有计划、有协调、有效率的推进工作?二是由于区域面积的扩大,内部交通的梳理、居民建筑的遮蔽与拆迁、管理和服务体系的构建、旅游相关产业的融合等等,都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三是作为规划单位,不仅要从专业上给予指导,还要在两县关系上给予协调,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其他旅游区推进全域旅游提供了借鉴。